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农村地区微腐败影响党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来源:右江区纪检监察网 作者:张宗瀚 发布时间:2021-10-20 09:43

古话说“郡县治则天下安”,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形成新风正气,培养锤炼干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深入整治“微腐败”。微腐败”虽小,却伤害党的群众基础,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微腐败”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着政治生态?

基层“微腐败”事小多发且损坏干群关系基层“微腐败"相比"大老虎"而言往往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它本身涉及的金额小且表面上看危害不大。例如一些基层干部在进村入户走访时会接受一点土特产、一盒香烟等,因为事小人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但是,“微腐败”存在范围非常广且在一些地方呈现多发态势,比如接受服务单位私人宴请后在为其办事时打“擦边球”,或在帮人办事时接受不贵重的物品,群众却对此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这样就无形助长了"微腐败”的歪风邪气。“微腐败”就发生在群众身边,它直接暴露出部分基层党员于部的宗旨意识弱化、纪律观念淡薄、爱贪图蝇头小利。今天督导工作时拿一盒烟,明天下乡办事时吃一餐饭,这些“微腐败"往往发生在离群众最近的基层一线是群众最厌恶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群众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损坏了干群关系,与党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

基层微腐败"隐蔽性强 且腐蚀党员干部“微腐败"本质上是一种潜规则,大隐于市且由来已久。比如基层干部上门看望带点礼物逢年过节请客吃饭、红白喜事收受礼金等。很多人认为这些行为只是人之常情,甚至觉得招待吃请送礼送钱是增进关系和礼尚往来的需要,即使花费的是公款,在少数地方也颇为老百姓接受,甚至对“微腐败”行为听之任之,默许其蔓延开来。有些群众还不明事理,帮着“微腐败”藏着掖着,导致基层纪检部门很难获取有用的违纪线索,无法进行有效查处。“微腐败”虽然涉及的财物金额小、数量少,但是对党员干部的腐蚀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一旦党员干部接受了“微腐败”,就会自然而然放松自我管理,丧失理想信念,蜕变得消沉放纵和堕落,积小贪成大贪,由量变到质变,最终一步步走上贪腐之路失去人生自由和政治生命。

基层“微腐败”危害性大日败坏社会风气“微腐败”大多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的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与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微腐败”是一种瘟疫,它会慢慢地寄生于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党员干部身上,一旦传播开来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紧密相连,若任凭“微腐败”大行其道,党员干部纷纷效仿,就会带坏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

 

为什么会发生屡劝不听、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微腐败”?“微腐败”透视出什么?

有打折了的“政治”。党员干部讲政治,从来就不是抽象的。现实中,一桩桩诸如公款吃喝、公物私用、突击花钱等放在以前看可能是“小事小节”,但在三令五申后竟然还敢做手脚、搞猫腻,就是典型的不讲政治。做到“绝对忠诚”,坚持“两个维护”,这些政治要求落实的检验标准归根到底就一条:是不是真正听党话、跟党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作风方面的法规纪律,必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而不能仅仅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在纸上。

有递减了的“压力”。“微腐败”问题在一些单位依然存在,是因为有的人认为反腐是上面的事、领导的事,还觉得“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与己无关,“法不责微”“法不责众”的侥幸麻痹思想仍有市场。综合分析,下面无知无畏无止,与上面懒政庸政怠政不无关联;下面我行我素,与上面失察失管不无关联,根本原因就在于有的党组织管党治党宽松软。由此可见,担负“两个责任”的主体,必须对“微腐败”抓早抓小、露头就打,真正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有未刹住的“惯性”。“四风”问题的纠治,昭示了一条铁律:风化俗成要点滴积累,治理整顿需久久为功。“微腐败”问题频发且久治不愈,充分印证吃喝玩乐的“惯性”仍然很大。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既要有“婆婆嘴”,常念监督“经”,更要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要求,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坚守,一个关口一个关口地封堵,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查纠,使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法规纪律成为不能碰的“高压线”。

有变了味的“人情”。如何看待公款宴请老战友、老朋友,给老领导送礼物、超标准接待等看似“人之常情”的行为?这其中可能是为了表达袍泽之情、感恩之心,但也不排除有“搭天线”“套近乎”、试图“感情寻租”之想。习主席深刻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防止“人情”变味,关键是要筑牢党性防线,既坚持铁的原则、抵御人情面子“糖衣炮弹”的袭击,又守住铁的纪律、把好人际交往关,真正让“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未唤醒的“觉悟”。“微腐败”案例中,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在如何对待公与私上翻了船。能不能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关键看有没有很高的觉悟。习主席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社会学“横山法则”认为,最有效最有持续性的约束,并非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内心的自我控制。自我控制的过程,正是觉悟的过程。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党性修养,提升思想觉悟,找到行为准星,保持慎独慎微的清醒,保持自警自律的姿态。觉悟站在了高处,面对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和邪、苦和乐等矛盾时,就能做到心明眼亮,无私无畏。

 

要彻底让“蝇腐”无处遁形,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还得用点“烹饪功夫”,蒸烤焖炸、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出狠招、强治理,最终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

去伪存真用“蒸功”,党性教育筑牢信念根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首要条件。党性的缺失直接导致“小微权力”任性化,治理基层“微腐败”,要重点解决基层特别是少数村(社区)党组织管党治党疲软松,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疾苦置若罔闻、漠不关心,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问题。基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妨借鉴烹饪“蒸功”,利用党性主题教育的“火势”,蒸发多余的思想“水份”,真正把责任压力传导到基层“末梢神经”,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铁腕亮剑用“烤功”,惩治“蝇腐”力求整治实效。群众身边作风和腐败问题的治理是一场“持久战”,基层治理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必须耐得住烹饪“烤功”,突出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人、重点事,从群众最忧最盼、问题最多发的环节进行整治,促推“互联网+监督”提速发展,深化数据比对运用,完善大数据平台对民生资金、投诉举报、村级财务等自动分析功能,强化民生领域监督力度。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持多措并举,通过领导包案、指导督办、异地管辖、片区协作等方式,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查深查透重点案件,以案释纪释法,持续保持大火“烤”验的高压态势,做到力以戒之,“原汁原味”反映治理实效。

举一反三用“煎功”,长效常治夯实治理之基。从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中提升群众获得感,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题中之义,“微腐败”源头防治,以案促改是强有力的突破口,基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经得起烹饪“煎功”,“细火慢焠”方出精品,长效常治才能深得人心。探索实行“案件剖析、问题整改、警示教育、制度建设、跟踪问效”五步工作法,打造“1(涉案单位)+N(全系统)”整改体系,规范以案促改的程序步骤、责任体系,达到“查办一起案件、整改一类问题、规范一批行为、建立一套制度”的目的,加快补齐弱项短板,让人民群众在制度优势中增强“获得感”,让基层“微小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夯实“中国之治”强大根基。

(阳圩镇纪委  张宗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