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纠“四风” 树新风 > 树新风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齐书亚:为村民干实事 为乡村谋发展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右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01 11:32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右江区泮水乡驮安村驻村第一书记齐书亚参加表彰大会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面对记者的采访,齐书亚难掩激动的心情:“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对我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

2018年3月,齐书亚接受组织安排,从右江区林业局下沉到驮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3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广大村民找准了致富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合驮安村发展的道路模式。先后创建八角、百香果、蜜薯等特色产业基地10多个,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驮安村村集体经济从数10年来的0收入发展到2020年的66万多元;全村393名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2300元。这巨变,离不开齐书亚和村“两委”的汗水和智慧。

在齐书亚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驮安村荣获了自治区集体经济示范社、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市产业兴旺红旗村、市生态宜居红旗村、市治理有效红旗村、市生态村、文明村等荣誉。

筑牢堡垒助脱贫

2017年,驮安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组织凝聚力不足,群众信任度不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初来乍到”的齐书亚深知党建促扶贫的重要性。如何把村党支部建设好?使之成为工作开展的坚实战斗堡垒,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驻村后,齐书亚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带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配合村“两委” 积极开展党支部“星级化”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激发群众脱贫的动力。党支部组织有了凝聚力、战斗力,但还要让群众信任并接受,齐书亚明白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困难,才能让群众信任并接受。同村“两委”商量后,考虑先从化解村里历史遗留矛盾纠纷问题入手,利用“5+2”“白+黑”一次次的入户调解、上山实地测量,各方矛盾纠纷终于妥善化解,取得了群众的信任。

齐书亚还积极配合村“两委”领办村民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找项目、闯市场,带领群众发展八角、百香果、蜜薯、蜂蜜等产业,通过电商渠道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并通过党支部的这条渠道,将合作社承接的惠农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实现全村47名党员中有致富能人12名,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的有19人,全村193户779人均发展有自己的产业或享受到合作社的收益分红。

经过齐书亚和村“两委”的努力,2019年该村荣获自治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该村党支部实现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到“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的蜕变。

发展产业壮大经济

驮安村位于广西、云南两省(区)交汇处,距百色市区103公里,是右江区距离市区最偏远的行政村。该村因“特别”偏远,昔日一度成为“特别”贫困的山村,2015年,该村的贫困发生率高达54%。

“驻村的第一天,我走在进村的路上,看到成片‘光秃秃’的八角林。村内稍微好些的八角林萌发有嫩叶,但是也开始有病虫害侵蚀。村屯边的水田旱田零零星星种了点玉米,其他都是丢荒的,田地也没有人在劳作。”齐书亚告诉记者,刚进村时看到的情形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经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村“两委”召开座谈会,了解到该村在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着村民经济的发展,驮安村虽地处偏远,但林地资源丰富。由于偏远,空心化严重,缺乏劳动力,林地多已荒废,产业优势荡然无存,产业收入“光了”;群众从八角树上要不到收成,只得被迫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田地“光了”;全村几乎就是一个空心村,村里的劳动力也“光了”,集体经济产业也是零基础。驮安村拥有林地面积15255亩,过去近10年因八角遭受病虫害大爆发影响,全村八角产业遭受重创、几乎绝收,一个富裕村变成了贫困村。

这情形让刚来村里的齐书亚很是迷茫。他心里萌生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经济收入,带领乡亲们一起过好日子的想法。于是,驻村不久的齐书亚,便与村“两委”班子以“企业+村民合作社+农户”村企共建、合作开发分成模式,采用“病虫害防治+低产林改造+多元化林下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实施八角林综合改造扶贫项目。目前,全村已经配套建成了连片1300亩的八角林示范基地。截至2020年仅此项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驮安村闲置田地多、土质好、气候条件优越,适合种植百香果,但村民缺乏技术和销售渠道,水果产业不成气候。为了发展这一特色产业,齐书亚决定在“小水果”上做出“大文章”。2018年初,在齐书亚的带领下,该村通过回租方式整合闲置田地资源,引进公司共同合作成功打造了70亩高山百香果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每年百香果产业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多元。2020年,齐书亚还引进的优良蜜薯“白哈密”试种成功后,采取村集体种苗补贴、负责回收等方式,动员76户群众发展新品种蜜薯种植150亩,当年该村的种植户均增收1000多元。

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解决运输成本高、销售难等问题迫在眉睫。2020年,齐书亚把“互联网+”引进村民经济发展中来,采用“电商+合作社+农户”的销售模式,将本地农产品第一时间供应给多家电商平台。当年,全村通过“互联网”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5.12万元的收入。

如今的驮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到66万多元连年翻倍,实现了从“空心村”到“自治区示范”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