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微腐败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来源:右江区纪检监察网 作者:黄美玉 发布时间:2020-07-15 17:20

微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微权力”为自己、亲戚或他人违法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其他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形式。微腐败具有轻微型、隐蔽性、日常性、普遍性、基层性、顽固性、危害性的特点,它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零距离腐败”,是与民争利的行为,令群众深恶痛绝。微腐败是反腐倡廉漫漫征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治理微腐败已经成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工作重点。

一、微腐败的危害

1.微腐败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微腐败看似微小,但这种小贪小腐却关系到最基层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有些“微腐败”行为虽然涉案金额不大,其表面虽“微”,但实质却是“腐”。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2. 微腐败将诱导更大的腐败滋生。“微腐败”既是“大贪巨腐”的开端,更是基层党员干部腐蚀堕落的温床。对小腐败纵容姑息,就会产生“一窗不补,百窗必破”的“破窗效应”。

3.微腐败严重破坏党风政风。微腐败虽然是小官小贪,但基层党员干部将上行下效,潜规则、不正之风将扩大蔓延,党风政风就会每况愈下,严重损害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影响基层治理绩效。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微腐败的一步步传播 ,严重腐蚀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和道德标准,扭曲了是非观念。

4. 微腐败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微腐败的对象是普通老百姓,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苍蝇”甚至是“蚊子”更有切肤之痛。群众往往以身边的党员干部行为来评价党和政府,微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微腐败的成因

1.思想根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权力观,没有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线。缺少对“微腐败”的警惕性,存在“吃点喝点没啥”、“小贪不算腐败”的错误观念和侥幸心理;缺乏“微腐败”的免疫力,抵御不了眼前“触手可得”利益的诱惑。这正是“微腐败”难于有效遏制的根源所在。

2.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微腐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土壤。讲人情、论关系在中国源远流长,形成“潜规则”文化,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托人情、找关系、走后门去摆平。社会公众对微腐败的“潜规则”采取暧昧态度,既痛恨,同时,自己也深陷其中。有的微腐败从表面上看,处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灰色地带,社会对这种现象也给予相当程度的容忍,这就让一些喜欢占小便宜的党员干部心存侥幸,踩上微腐败的红线。

3.监督机制作用乏力,监督工作不到位。各种廉政制度,各种廉政措施也很多,为什么微腐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监督工作没有十分到位。基层单位分布点多、线长,所管干部人多量大,容易出现上级管得着、但不一定看得见,但管不着的现象,实际上存在一定的空白。

4. 惩戒力度不够,没有震慑力。由于各种原因,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的查处存在诸多困难,使腐败分子不能及时得到惩治;个别基层单位办案措施不力,办案手段落后,致使案件不了了之;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惩罚偏轻、偏软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微腐败手段具有隐蔽性,使纪检部门查核时难于甄别界定而不了了之。

三、微腐败的治理对策

(一)加大微腐败和法治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社会氛围

1.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及在公共场所发放资料和悬挂宣传标语,村(社区)、居住小区、各个单位设置宣传栏,开展全方位、全立体宣传,宣传什么是微腐败和整治微腐败的内容,公开纪检监察举报电话,提升群众知晓度,让群众主动发现 “微腐败”问题线索,积极参与廉政监督。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反腐败人人参与反腐败的社会氛围,让微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2.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引导公众树立法律至上、规则第一的理念,以法治文化代替“潜规则”文化,让“潜规则”文化无处可循。

(二)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1.全覆盖、全员教育。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全覆盖、全时段、多角度宣传倡廉教育,使“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引导相关人员筑牢拒腐防线。

2.分层分级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信念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权力观,增强党纪法规和职业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廉政风险防范能力,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3.采取多形式让廉洁从业思想进单位、进家庭,使工作人员得到身边人的预警。

(三)健全各项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不能腐

1. 健全廉政风险点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从源头上防治“微腐败”。各单位制定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列出个人岗位的廉政风险点、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按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界定,针对不同级别的廉政风险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完善本单位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进行防控,既能早发现早防控,减少风险,又能帮助干部职工减少工作失误。

2.构建多元化监督体系。搭建党内、党外双向监督平台,把党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紧密结合,形成人人皆监督、人人受监督的局面,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强化巡察监督,把“微腐败”问题作为巡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巡察多部门联动,健全日常监督机制。

(四)加大严查严惩力度,始终保持严惩“微腐败”高压态势

将反微腐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加大严查严惩力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事项一律定期普查,对涉及干部作风问题一律常态督查,对违纪违法违规问题一律重点严查。突出查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一查到底,坚持露头就打,形成严惩“微腐败”的震慑。综合运用法律、纪律和组织手段,严肃处理小贪小腐,发现一起惩处一起,绝不姑息,保障不敢腐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