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我对家风的感悟
来源:右江区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2-06-13 18:05
编者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广大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也关系党风政风。右江区纪委监委即日起在“廉洁右江”微信公众号开设“我的家风故事”专栏,择优推送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故事,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传播优良家风家教,让好家风、好党风的阳光雨露,沐浴润泽党员干部修身立业之心志,不断推动清廉建设。今天推送的是右江区纪委监委派驻区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玉珏的家风故事。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庭中既不能讲道理,更不能讲法律,但需要讲规矩。这个规矩就是要明白家庭的最基本单位是“小两口”。夫妻间是平等的,相互之间需要包容和理解,夫妻之间的民主才是最基本的民主。就好比两座桥墩支撑一座桥梁,两座桥墩的受力一定要均衡,桥梁才稳固。如果要比喻“三口之家”,小孩不是第三座桥墩,而是桥上的车辆或者行人。“小两口”这个家庭基本单位的和谐,才能使包含有孩子、父母、兄弟姐妹一起的大家庭的和谐,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良好家风。
家风的影响,用两个词概括:团结与勤俭
家公退休后要回老家建房子,老人家主持召开家庭会议决定:在老家建一栋三间三层半的楼房,三兄弟每人出资3万元,不足部分除了投工投劳,剩下的就由老人解决。家公认为建房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只要是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老人之所以让大家投工投劳,其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要明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家公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时间观念强、勤奋好学。不管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都能做到每天按时作息、坚持学习。老家建好房子后,家公又回到县城参加县诗联学会,开始学习撰写中华诗词和对联。家公参加诗联学会后,每个周的集中学习时间,他都能坚持参加,多首诗词在右江日报、诗词杂志等报刊刊登,前两年还出了一本个人诗联集。
在家公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三口时间观念也很强,儿子也比较自律,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学习基本不用我们操心。在俭的方面,家公上初中时买的一支钢笔用了60多年,现在还在用。
家公团结和勤俭的作风,给我们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也用这些例子向小一辈们宣传,传承良好家风。
家庭的发展,用两个词概括:自然与淡泊
记得曾有人问丈夫:“你家有红木家俱吗?”丈夫答:“有,有十套。”对方很惊讶:“有十套?什么样的?”丈夫幽默地回答:“越南铁木筷条十双。”......我们始终能够自我满足、自我调侃,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古代为官者,大多要修三部书,一是做人,顺道崇德;二是做官,无我奉献;三是理政,睿智聪明。这三部书分别是老子、庄子、孙子。最关键的还是将这三子连读,叫做:老—庄—孙子。我个人还没达到这种境界,正向这个方向努力!
值班编辑:杨榆珺 校对:廖敏秀 责任编辑:谭印艳